大金山上一辈子——记“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张勇、姜庆香夫妇
大金山上一辈子
——记“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张勇、姜庆香夫妇
文:闫士亮 钟金珠
烈日下,南京大金山国防园莲花谷施工现场,身穿迷彩服,脖子上挂着一条白毛巾的张勇,正熟练地操作着挖掘机,他要把一处塌方提档重建。
“又找到当年挥洒汗水的感觉了。”从挖掘机上下来的那一刻,张勇有点兴奋,“国防园就是这么一锹一铲建起来的。”
一座山一辈子。南京大金山国防园创始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张勇和妻子姜庆香,用34年时间开荒栽树、平地修路,将一座原本荆棘灌木丛生、无水无电无路的荒山石岭打造成了国防教育基地。
如今,山成了精神之山,园成了精神之园。
像勇士一样开荒修路
大金山位于南京市溧水区东屏湖畔,原先又被当地村民称之为“鬼子山”。1990年,退役军人张勇决定自筹资金创建大金山国防园,这源于他的“国恨家仇”。
抗日战争时期,一支日军小分队盘踞在山顶长达8年之久,他们在山上修筑了坚固的混凝土结构碉堡群,控制着从山脚下经过的常溧公路,这是“国恨”;张勇父亲的4个哥哥被日军残忍杀害,这是“家仇”。
在这种情感驱动下,张勇决定将“鬼子山”筑成一座具有警示教育的精神高地。“我当时定下两个目标:一是把战争的遗址建设成一个国防园;二是把荒山石岭打造成绿色的金山银山。”张勇说。
刚开始时,妻子说他是个“疯子”,乡亲们也觉着他是个“傻子”。他笑笑说:“我是革命的疯子。”因为他知道,只有强大的国防才能让国家安全有保障,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因此,他非干不可,而且必须干成。
“创业太难了,他不简单。当时这里就是一座荒山,荆棘灌木丛生,更不要说路了,周围老百姓都绕着山走。”说起张勇,见证了国防园发展至今的90多岁的老村长武万本感慨地说。
1990年春,张勇带着8名战友上山,站在“鬼子山”的最顶峰,张勇不停地擘画着未来国防园的宏伟蓝图。当天晚上,他就设计出了第一套工程方案,并绘制了布局草图。随后,他又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最终决定给这一工程命名为“大金山国防园”。
他们开着推土机、挖掘机,开荒凿地,修路种树,喊着“不是好汉不上山,工程不完不下山”的口号,吃住在山上,晚上裹着军大衣睡在推土机里。干活的号子声、运输车的马达声、搅拌机的隆隆声……日夜奋战的张勇又黑又瘦,胡子拉碴,手上起满了血泡,连洗脸毛巾都不能拿,都是妻子姜庆香帮他擦洗。“我不能让他孤身奋斗,我要和他一起前行。”从此,他守着山,她守着他。
原本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完成的基础设施工程,张勇和他的战友们只用了123天就完成了——建起了占地500多亩的简易国防园,精心打造了3个展馆。为此,他不仅卖了房,用光了所有积蓄,还向亲朋好友借了100多万元。如果失败了怎么办?张勇坚定地说:“我不会当逃兵。”
“他在部队是个勇士,回到地方创业是个闯将,做事做人又是个‘疯子’。铁汉勇士,荒山上筑起了国防梦。”原溧水县委书记孙长松这样评价张勇。
经过34年的不懈奋斗,大金山国防园从刚开始的3个山头、580亩地,发展到现在的7个山头、1200亩地,修了36公里的路,种了30多万棵树。这里不仅建起党史军史馆、国防教育馆、雷锋文化馆、普法教育馆、生命安全体验馆等5个主题馆,还拥有“四防”训练场、实弹射击场、军事文化体验园、抗战文化纪念墙和国家安全观主题广场等。尤其是张勇精心打造的2.5公里长的微缩版“长征路”,成为社会各界致敬红军、体验长征的热门“打卡地”。
像兄弟一样照顾老兵
离开部队近40年的张勇,依然保持着军人的生活作息。他总是说,自己当兵还没有当够。18岁那年,张勇参军入伍,先后当过班长、代理排长,立过三等功,5年的部队生活,让张勇对老兵有着割舍不断的感情。
7月1日建党节这天,张勇取出1万多元送到员工小阴手中。小阴的母亲突发意外需要住院治疗。“你不要有压力,家里的事情我们一起想办法。”面对小阴的感谢,张勇安慰他放宽心。多年来,老兵遇到难处了,战友创业缺少资金了,张勇夫妇必帮。如今,在国防园工作的200多名职工,退役军人占60%。
在大金山国防园西门内侧,有一条退役军人创业一条街。“每年,回到溧水的退役军人很多,他们曾为国家流血流汗,我有责任帮助他们过上好日子。”张勇说,退役军人再难再烦的事都要去帮助。2022年“八一”建军节前夕,退役军人创业一条街正式开街。同时,大金山老兵健康服务中心也投入使用,为方圆百里60岁以上的老兵提供免费体检。
像雷锋一样做人做事
大金山上,苍松翠柏间,雷锋文化馆庄严肃穆。
“我永远忘不了开馆那天,学习雷锋的歌曲振聋发聩,雷锋生前战友赵明才讲述雷锋故事时声泪俱下,此情此景我终生难以忘怀!”2018年3月,大金山雷锋文化馆建成并投入使用,谈起开馆当日,姜庆香深有感触,“建设雷锋文化馆的初衷,就是要像雷锋那样做人做事。”
20多年前,张勇夫妇投资200多万元,帮助大金山下的白鹿村修建了一条长2公里、宽6米的水泥路,彻底解决了该村与外界交通连接不畅的难题。这条路被村民们称作“幸福路”“致富路”。
10年前,张勇夫妇出资70多万元,分别为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和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捐建了两所希望小学,解决了300多名儿童上学难的问题,张勇夫妇因此被当地百姓称为“播撒希望的人”。
逢年过节,张勇夫妇都要带着慰问品和现金到东屏镇的福利院和养老院,与孤寡老人一起过节,被百姓称为“身边的活雷锋”。
姜庆香还是孩子们的“姜妈妈”。今年3月5日,姜庆香到南京东屏中心小学慰问困难家庭的学生。活动现场,一名孩子的家长特意赶来,只为见姜庆香一面。原来,两年前,她家遭遇变故,最小的孩子被诊断出患有急性白血病,面对50多万元的治疗费用,全家陷入了困境。就在他们绝望无助的时刻,姜庆香及时伸出援手。“姜庆香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我们东屏小学的孩子都会亲切地称呼她为‘姜妈妈’。”东屏中心小学学生处处长陈炜说。
“对党绝对忠诚,为民无私奉献。”赵明才将一幅书法作品赠予张勇夫妇,并为他们点赞,“这就是老兵的境界,党员的风采。”
“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永远在冲锋的路上。”谈及未来,张勇坚定地说,“国防园还会打造更多有意义有价值的教育板块,让更多的人去关心国防、建设国防……百年之后,我要把大金山交给国家。”
责编刘惠娟
958337502@qq.com
来源:银潮杂志